時間: 2022年12月25日 11:02 | 作者:朗依制藥 | 來源: 醫藥資訊| 閱讀: 134次
原創 張鈴 經濟觀察報
現在,邵峰正在瞄準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目標:依據自己在天然免疫和細胞焦亡機制上的研究成果,開發中國自己的原創藥物。
作者:張鈴
封圖:受訪者供圖
導讀
壹 || 2021年,邵峰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Gasdermin-D(GSDMD)作為炎癥性caspase底物來執行細胞焦亡(又稱細胞炎性壞死,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)的分子機制,這被認為是二十年來免疫學領域20項標志性進展之一。
貳 || 從實驗室到企業,試圖將科研成果轉化成新藥,這符合邵峰一以貫之的理念:研究目的不是停留在發表文章上,而是做能推動對疾病的理解和藥物研發的研究。
叁 || 做抉擇時,邵峰的第一反應總是“要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”,然后才會再去理性思考,是不是真的該跟別人一樣,做不同有哪些條件是必須的。
2022年,生命科學領域的聚光燈一次次打在了同一個人身上——邵峰。
12月19日,陳嘉庚科學獎公布獲獎名單,邵峰成為生命科學獎唯一的獲獎人。這一獎項以愛國僑領陳嘉庚的名字命名,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。邵峰的獲獎項目是《細菌內毒素(LPS)胞內天然免疫受體及其下游細胞焦亡執行蛋白GSDMD的發現》,這是近幾年全球免疫學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。
三個月前,邵峰還因此獲得了腫瘤免疫學界的頂級大獎威廉·科利獎,成為自1979年以來首位獲得此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。該獎的獲獎者中,迄今已有多位獲得了諾貝爾獎。
邵峰有很多高大上的名頭,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(下稱“北生所”)科研副所長,也是炎明生物的聯合創始人、董事長。
2022年深秋,經濟觀察報記者在炎明生物的會議室見到了邵峰。這是一個全球前沿科學的攀登者,他對創新的執著在與我們的對話中顯露無疑。他對探索生命科學領域的熱情和勇氣,對與眾不同的熱切追求,都讓人印象深刻。
采訪結束后,邵峰沒有留下來一起吃簡單的工作餐,背著他的公文包,徑直回到實驗室。其實不吃午飯,背后有個有趣的小故事——
2021年,邵峰獲得未來科學大獎。在頒獎臺上,邵峰說,為了站到這里,他花了3個月的時間減重30斤:“那么難的科學問題,全世界和我們競爭的實驗室都被我們擊敗了,那我還不能擊敗自己減肥這件事情嗎?”
在北生所的學生眼中,邵峰平時不茍言笑,但脾氣溫和,有時也會和學生們開玩笑。在炎明生物的員工眼中,邵峰理性沉著,有時又會和大家熱情地聊天。
現在,邵峰正在瞄準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目標:依據自己在天然免疫和細胞焦亡機制上的研究成果,開發中國自己的原創藥物。
和目前絕大多數藥企不同,炎明生物藥物研發的核心不是針對已經被驗證了的成熟靶點,而是來自針對原創科學發現的新靶點。
“就撲上去做,跳起來去盡量夠,然后接受所有可能的結果?!鄙鄯逭f。
揭秘者
2021年,邵峰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院士。而他迄今為止最重要的成果,發生在當選院士之后。
也是在這一年,邵峰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Gasdermin-D(GSDMD)作為炎癥性caspase底物來執行細胞焦亡(又稱細胞炎性壞死,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方式)的分子機制,這被認為是二十年來免疫學領域20項標志性進展之一。
通俗但不完全準確地說,他發現了“炎癥”的秘密。
打開全新天地后的每一年,邵峰都在細胞焦亡領域有新的突破,積累了更多靶點和研發思路。他陸續將Gasdermin家族的其他蛋白GSDME和GSDMB的機制闡明,這些成員都能導致細胞焦亡,在不同的生物學通路和不同疾病中發揮功能。
多個重磅科學獎項肯定了這些成果:2021年的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杰出成就獎;2021年的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;2022年的威廉·科利獎以及陳嘉庚科學獎生命科學獎。
熟悉邵峰的人,并不會對這些成果感到意外。
高中時期,邵峰的班主任就發現這個學生“有獨特見解”、“有創造精神”;生物老師在給邵峰上課前,需要更認真地準備,因為他總能問出些“刁鉆古怪”的問題。
許多年前,邵峰的博士生導師、美國科學院院士Jack Dixon就認為,無論以哪種標準,邵峰都是一顆學術明星,他發表的科研文章在其領域內極少有人與之媲美。
在炎癥小體和細胞焦亡領域,邵峰走到了世界最前列。他鑒定了多個針對細菌的胞內免疫受體,Gasdermin家族膜打孔蛋白的鑒定,重新定義細胞焦亡,改變了對程序性細胞死亡的傳統認識,開辟了細胞死亡和免疫研究的新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