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 2022年12月25日 11:11 | 作者:朗依制藥 | 來源: 醫藥資訊| 閱讀: 132次
心臟驟停(CA)是指是指心臟泵血功能機械活動的突然停止,造成全身血液循環中斷、呼吸停止和意識喪失,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首要因素。心肺復蘇(CPR)是搶救心臟驟停的主要手段?!?021 中國心肺復蘇專家共識》介紹了成人CPR[基礎生命支持(BLS)]的標準。
引發CA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包括室顫(VF)、無脈性室速(VT)、心室停頓以及無脈性電活動(PEA),后者并稱為電-機械分離。目前,全球統一的CPR標準技能的要求包括:
?正確執行處理成人CA患者的流程(識別、呼救、判斷、復蘇);
?快速(頻率100~120次/min)、用力(深度5~6 cm)按壓;
?胸廓充分回彈,盡量減少按壓中斷;
?通氣有效但避免過度通氣;
?正確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儀(AED);
?正確應用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氣道異物梗阻患者的急救。
1.判斷患者意識
只要發病地點不存在危險并適合,應就地搶救。急救人員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斷有無損傷和反應??奢p拍或搖動患者,并大聲呼叫“您怎么了”。
如果患者有頭頸部創傷或懷疑有頸部損傷,要避免造成脊髓損傷,對患者不適當地搬動可能造成截癱。
2.判斷患者呼吸和脈搏
患者心臟停跳后會出現呼吸減慢、停止,甚至出現瀕死嘆氣樣呼吸或也稱為喘息,而部分CA的原因正是呼吸停止或窒息。因此,一旦患者呼吸異常(停止、過緩或喘息),即可認定出現CA,應該立即予以CPR。
通常,我們通過直接觀察胸廓的起伏來確定患者的呼吸狀況;也可以通過患者鼻、口部有無氣流或在光滑表面產生霧氣等方法來參考判斷。對于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,建議判斷呼吸的同時應該判斷患者的循環征象。
循環征象包括頸動脈搏動和患者任何發聲、肢體活動等。檢查頸動脈搏動時,患者頭后仰,急救人員找到甲狀軟骨,沿甲狀軟骨外側0.5~1.0 cm處,氣管與胸鎖乳突肌間溝內即可觸及頸動脈。同時判斷呼吸、脈搏的時間限定在5~10 s。
3.啟動專業的急診醫療服務體系(EMSS)
對于第一反應者來說,如發現患者無反應、無意識及無呼吸,只有1人在現場,對成人要先拔打當地急救電話(120),啟動EMSS,目的是求救于專業急救人員,并快速攜帶除顫器到現場。
現場有其他人在場時,第一反應者應該指定現場某人撥打急救電話,獲取AED,自己馬上開始實施CPR。
4.實施高質量的CPR
胸外按壓技術標準:
?有效的胸外按壓必須快速、有力。按壓頻率100~120次/min,按壓深度成人不少于5cm,但不超過6cm,網易,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回復,按壓與放松比大致相等。
?盡量避免胸外按壓中斷,按壓分數(即胸外按壓時間占整個CPR時間的比例)應≥60%。
?在建立人工氣道前,成人單人CPR或雙人CPR,按壓/通氣比都為30∶2,建立高級氣道(如氣管插管)以后,按壓與通氣可能不同步,通氣頻率為10次/min。
胸外按壓實施標準:
?患者應仰臥平躺于硬質平面,術者位于其旁側;若胸外按壓在床上進行,應在患者背部墊以硬板。
?按壓部位在胸骨下半段,按壓點位于雙乳頭連線中點。
?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壓部位,另一手掌根部疊放其上,雙手指緊扣,以手掌根部為著力點進行按壓。
?身體稍前傾,使肩、肘、腕位于同一軸線上,與患者身體平面垂直;用上身重力按壓,按壓與放松時間相同。
?每次按壓后胸廓完全回復,但放松時手掌不離開胸壁。
?按壓暫停間隙施救者不可雙手倚靠患者。
5.人工通氣
開放氣道:
?如果患者無反應,急救人員應判斷患者有無呼吸或是否異常呼吸,先使患者取復蘇體位(仰臥位),即先行30次心臟按壓,再開放氣道。
?如無頸部創傷,可以采用仰頭抬頦或托頜法,開放氣道,對非專業人員因托頜法難于學習,故不推薦采用,專業急救人員對懷疑有頸椎脊髓損傷的患者,應避免頭頸部的延伸,可使用托頜法。
人工通氣:
?采用人工呼吸時,每次通氣必須使患者的肺臟膨脹充分,可見胸廓上抬即可,切忌過度通氣。
?在建立高級氣道后,實施連續通氣的頻率統一為6s/次(10次/min)。
口對口呼吸:
?人工呼吸時,要確保氣道通暢,捏住患者的鼻孔,防止漏氣,急救者用口把患者的口完全罩住,呈密封狀,緩慢吹氣,每次吹氣應持續1s以上,確保通氣時可見胸廓起伏。
?口對口呼吸常會導致患者胃脹氣,并可能出現嚴重合并癥,如胃內容物反流導致誤吸或吸入性肺炎、胃內壓升高后膈肌上抬而限制肺的運動。
?所以應緩慢吹氣,不可過快或過度用力,減少吹氣量及氣道壓峰值水平,有助于減低食道內壓,減少胃脹氣的發生。
?對大多數未建立人工氣道的成人,推薦約500~600ml潮氣量,既可降低胃脹氣危險,又可提供足夠的氧合。
球囊-面罩通氣:
?雙人操作時,一人壓緊面罩,一人擠壓皮囊通氣。如果氣道開放不漏氣,擠壓1L成人球囊1/2~2/3量或2L成人球囊1/3量可獲得滿意的潮氣量。
?如果僅單人提供呼吸支持,急救者位于患者頭頂。